第201章 家事_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
笔趣阁 > 大明:我才是皇太孙 > 第201章 家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1章 家事

  朱橚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惊喜,他是要立志成为大明的医药学家、植物学家。

  老朱自然开心,因为他的纨绔‘小儿子’做的事情非常好。不管是治病救人,还是可以让百姓在灾荒之年多些食物,这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好事。

  而朱允熥也非常的高兴,自然也就是因为他的五叔要为大明带来一些正确的科研方式,这是绝对需要支持的事情。

  在吃饱喝足之后,和自家五叔好好聚了一聚,朱允熥还是要去忙其他的事情。

  回到东宫,朱允熥看到了二姐朱有薇。哪怕是同父异母,这也是姐姐,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处境,自然需要对自家姐姐好好的照料一番,尤其是朱有薇的出身不够好,她是庶出。

  “二姐,我这边可是准备了不少嫁妆。”朱允熥主动开口,说道,“既然你来了自然最好,一会儿让人给送过去。”

  朱有薇连忙说道,“太孙太见外了,朝廷已经给了不少供用。”

  “朝廷的是朝廷的,弟弟给的是弟弟给的。”朱允熥就笑着说道,“外头都说娘家有人,这也是出嫁女子的底气。”

  朱有龄就连忙说道,“就是这个道理,要是娘家人都不出力,嫁出去的闺女在婆家不得给人欺负了?”

  朱有薇连忙说道,“哪有这回事,我好歹也是正经的郡主。”

  “那可不管,反正我总是要给姐姐送嫁。”朱允熥就说道,“说起来这两年也是二姐最为省心,我这个当弟弟的总是没有顾及到二姐。”

  朱有薇连忙说道,“太孙忙着朝廷大事,再者说了我跟前的人伺候的也用心,哪里还用得着殿下多操心。”

  “这不就是见外了,还说什么太孙、殿下,都不叫我名字。”朱允熥乐和和的说道,“姐姐们出嫁,我这个当弟弟的自然也是要送嫁。”

  朱有薇就是又喜又怕,“允熥,让老四、老五送嫁就行。”

  “老四老五?”朱允熥直接嫌弃说道,“老四老五自然也是要去送嫁,姐姐出嫁他们不去送嫁哪还行!我也想了,三个小舅子出面送嫁,我那姐夫还不得客气点?”

  其实大家都明白,朱有薇是郡主,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没有人敢对她不好。

  可是她不是朱标嫡女,在朱标一众子女当中存在感严重不足。

  郡主,她这个郡主的地位肯定比不上朱有容和朱有龄。

  朱允熥就问道,“二姐是住郡主府?”

  朱有龄就帮着说道,“自然是住郡主府,姐夫家里也不宽裕,还是不要一大家子人居于一处。大姑和二姑也是这么说的,要不然肯定不好过。”

  朱有薇就连忙说道,“有龄言重了,真还能为难我、让我站规矩不成?”

  朱有龄不服气的说道,“大姑和二姑都说你性子软,我也是这么觉得。真要是住在府里,姐夫的爹娘、弟弟妹妹,不也都要管着?”

  朱允熥也知道自己这个姐姐性子比较软,惹了她基本上就是惹了棉花。虽然她不会真的像寻常女子那样在夫家谨小慎微,可是被欺负的宗室女子也不是没有。

  “大姑和小姑说的在理,住在郡主府自在,姐夫家能帮衬就帮衬,帮衬不了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。”朱允熥不客气的说道,“说到底咱自家人开心了,那就行了。”

  朱允熥说完就去了书房,片刻后拿了些东西走回来了。

  “有些东西现在也不好给,过几年再说。”朱允熥就直接说道,“大姑、小姑以前给了我不少东西,我这一个大男人留着这些东西也不好,就给二姐添些嫁妆压压箱底。”

  朱有龄和朱有薇都是在低头笑,朱允熥这个皇太孙总是喜欢‘多此一举’。谁不知道安庆公主在东宫住了一年多,出嫁的时候恨不得将东宫搬空,哪里还会留下来些什么呢。

  说到底不就是朱允熥找个理由,给自家同父异母的姐姐送些嫁妆、给些底气。

  其实朱有薇也明白,她出嫁的时候肯定是以郡主之礼,这没什么好说的。

  可是皇太孙会不会添些嫁妆、会不会送嫁,这就是关系着她的面子和地位。要是不出面没人挑理,可是要是出面了自然会让她地位飙升,哪怕只是出面一趟也是如此。

  朱允熥看向张福生,“把老四老五也给叫过来,他们也要稍微学学规矩。”

  朱允熞带着朱允熙就来了,一个虚岁十一,一个虚岁六岁。

  看着朱允熙白白胖胖的,朱允熥非常开心,“老五长的喜庆,以后当福王好不好?”

  已经略微懂点事情的朱允熙就说道,“但凭太孙安排。”

  “逗你玩呢!”朱允熥就说道,“福王,这不好算,还是要有个正经的封地才行。”

  福王,倒不是朱允熥恶趣味的想到了历史上的那个福王朱常洵,更不是什么‘福禄酒’。

  至于现在的大明藩王的王爵封号,基本上都是和地名相关。这要是给了朱允熙一个福王的王爵,很多人都要觉得朱允熥是在欺负弟弟了,给了个不明不白的王爵。

  朱允熥看着朱允熞,问道,“你有想要去的地方吗?”

  朱允熞也好不到哪去,还是有些怕朱允熥,“但凭兄长吩咐。”

  “你读书也读的不好,又没个吃苦的性子。”朱允熥忍不住头疼说道,“前几天还听说你在大本堂课上瞌睡,这倒是我的亲弟弟了,我以前也是那个德行。”

  朱有龄就打趣说道,“真要是如此,父亲的名声都给你们毁了。一个两个都是这样,那还了得。我还听说了,老五最喜欢吃肉、玩闹,一听读书就要闹。”

  朱允熥忍不住看向朱允熞,问道,“可是你们母妃说的?你们只管好好读书,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不用想着藏拙、自污,我和允炆闹归闹,到底是亲兄弟,更不至于牵连到你们。”

  朱允熞可不敢这么想,当年二哥和三哥争的时候,他不懂事还说过狠话。而现在呢,他的母妃时常教导要谨小慎微,生怕被皇太孙记恨。

  朱允熥也继续说道,“好好读书,别让人觉得我总是在记恨你们。这事闹的,也就是她整天瞎琢磨一些事情。”

  朱允熞等人也不敢回话,因为不管是朱允熥的身份,还是太子妃吕氏的身份,都不是他们能够去议论的。

  “姐姐们给教的除了会读点书、只会诗书字画,就没了其他的本事。”朱允熥不高兴的说道,“兄弟们呢,一个个的要么只会读书、读死书,要么就是像我以前那样吃吃喝喝当个纨绔。我看真要是这么下去,老四老五我来教!”

  朱有龄就抢先说道,“小弟,不至于如此,她到底是老四老五生母,还能害他们不成?”

  朱允熞也连忙说道,“兄长忙于国事,臣弟不长进也就罢了,岂能连累兄长?回去后臣弟自当发奋,不再让兄长费心。”

  “二姐出嫁,你们两个跟我一道送嫁。”朱允熥就开口说道,“我只能送到宫门,你们两个给我送到郡主府,看到了行完礼再回来。”

  朱允熞就连忙说道,“这是臣弟的本分,兄长放心就是。”

  朱有薇也开开心心的说道,“还是有劳允熥了。”

  朱允熥笑了笑,这一大家子的事情,现在很多都是他来主持。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朱标不在了,老朱也懒得管除了朱允熥之外的孙子孙女,吕氏更是不可能插手一些事情。

  所以也没办法了,只能是朱允熥来劳心劳力了。好在很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有规矩,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朱允熥只需要在一些大事上拿主意,在一些小细节上稍微表现下就好。

  朱有薇算是风风光光的出嫁了,很多人也都知道了皇太孙亲自将这位同父异母的姐姐送到宫门口,这也让不少人觉得太孙除了他的那两个胞姐之外,对其他兄弟姐妹也不差。

  就在这桩喜事还在继续的时候,蒋瓛慌慌张张的来了,“殿下,信国公昨夜薨了。”

  朱允熥叹了口气,虽然已经预料到了这些事情,不过还是有些小小的失落。

  “去和陛下说一声吧,他怕是最难受的。”朱允熥才说一半,就改口了,“还是我去吧,让五军都督府、礼部的人准备准备,这事他们得知道。”

  朱允熥说完这些就朝着武英殿走去,“祖父,信国公昨晚走了。”

  老朱手里的毛笔都停住了,片刻后才开口,“知道了,前些天就说了我那老兄弟撑不住了。咱心里有准备,心里有准备。”

  自小一起长大的发小没了,这是一起打天下的真兄弟,现在也没了。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老朱说说心里话、不摆皇帝架子的人,现在是一个都没了。

  就算是朱允熥都不行,这只是老朱疼爱的孙子,有些话没法说。

  老朱说道,“罢朝三日,追封东瓯王,谥号襄武。就这样吧,咱只能这样了。”

  汤和的待遇确实是没得说,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,老朱对汤和一直都是特别照顾的。

  朱允熥就说道,“那我就遣使吊祭,让诸位叔叔们也遣官致祭。信国公到底不是寻常勋贵,也是我们亲戚、长辈。”

  老朱绝对不反对这个说法,他亲自定下来的亲戚人家当中除了宗室之外,也就是徐达家、李文忠家、沐英家、汤和家和郭英家。

  就算是开平王常遇春也不算,只是因为朱允熥的原因勉强算得上。

  朱允熥就问道,“像祀于功臣庙,配享于太庙这是应该的,陵寝还是在曹山之原?”

  老朱就说道,“他告老之前就和咱说了,就葬老家,离他爹妈不远,离他姨母也近。咱成全他,我这兄弟也命苦。”

  汤和就是自幼父母双亡,只是寄养在姨母家里头。所以这一次陵墓也不是真正的家乡,而是选择在离有着生育之恩的父母和养育之恩的姨母中间。

  朱允熥也不反对,说道,“我想着还是过去一趟,祖父觉得如何?”

  老朱直接说道,“你不去,你和他本就没多少往来,他倒是抱过你大哥。让你弟弟过去一趟,你有心就亲撰祭文吧。到时候遣官过去一趟,这就行了。”

  朱允熥也不强求,他现在的地位没必要在祭奠汤和这件事情上拉拢人心。尤其是淮西勋贵这方面,早就是早早的控制着。

  老朱继续说道,“行了,咱知道这个事情了,你去忙其他的事情。”

  看到朱允熥有些担心的样子,老朱勉强笑了笑,“咱这辈子什么没经历?咱爹娘、兄长没了,咱侄儿、外甥没了,咱老婆儿子孙子都没了,咱都撑过来了。兄弟没了就没了,咱这些年没了的兄弟也不少,哪次还真让咱撑不住了?”

  听着老朱的话,朱允熥更是心里不是滋味。

  就算是郭英,在老朱面前更多的也只是心腹,而不是兄弟。

  老朱指着大门,吼道,“滚,咱想一个人呆会。”

  朱允熥也不再废话,需要关心老朱是应该的。可是有些时候也确实需要给老朱一些空间,让他一个人独处也不是什么坏事情。

  离开武英殿之后,朱允熥直奔文华殿,汤和离世了,自然也是有着很多的身后之事需要安排。这么一个重量级的勋贵离世本身就不是小事,哪怕他远离朝堂多年,可是影响力真的不算少。

  对于汤和的离世,很多人也都有心理准备。毕竟几年前他就中风,先前也一度传出病危。不客气的来说,汤和离世也是在很多人预料之中。

  能够在病于家、享年七十,这肯定是寿终正寝了,方方面面来说也没有什么遗憾。

  开心的事情、不开心的事情,惊喜或者意外,总是会时有发生,这也都是非常正常的。就算是皇帝、皇太孙,也没办法避免这些事情的出现。

  只能向前看,只能继续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,这些也就是朱允熥的一些想法了。

  他需要做的事情可不少,没时间在这里伤春悲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p90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p90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