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择主而事,陈登二张鲁肃_三国:刘备谋主,谋尽天下
笔趣阁 > 三国:刘备谋主,谋尽天下 > 第107章 择主而事,陈登二张鲁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7章 择主而事,陈登二张鲁肃

  “听说了吗?青州刘使君要来徐州了,据说要跟陶使君商议在东海国安置十万饥民。”

  “真的假的?陶使君竟然会安置饥民?我记得上回他都是将饥民往青州撵的。”

  “嘘!别乱说,陶使君撵走的是黄巾贼兵。”

  “瞎说!贼兵跟饥民我还是分得清的。”

  “不管怎么说,陶使君肯在东海国安置饥民,也是仁德之举。”

  “若无刘使君呼吁,陶使君怎么会在东海国安置饥民?刘使君要去阳都城吧?我得去亲眼见见。”

  “听说青州贤才紧缺,刘使君都下达了好多次求贤令了,甚至还开办官学,只招收及冠以下年龄的俊杰入学,每年六百石的钱粮补助呢!”

  “每年六百石?真的假的!说的我都心动了。”

  “心动?学成之后是要当三年县令才能离开的,且不说这约束,你有当县令的才能吗?”

  “聪明的已经去青州了,琅琊诸葛瑾听说过吧?前日就启程了。”

  “.”

  下邳。

  典农校尉陈登脚步急促,来到了陈氏祖宅。

  “父亲在何处?”陈登询问老仆。

  老仆指引方向道:“老主人在椒房看书。”

  椒房,用花椒和泥涂壁得名,取温暖芬芳之义。

  有钱有势富贵人家的奢侈房屋,即便是冬季,室内也暖和如春,是寻常人家难以想象的。

  即便是在陈家,也只有陈珪父子能自由出入椒房。

  健步来到椒房,陈登的语气有些急切:“父亲,东海国有大事。”

  陈珪静静的将手中的书简放下,表情有些不悦:“元龙,你已经年近三十了,怎么遇事还是如此的慌乱?”

  “智者处事,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。”

  “如你这般性情,如何能成大事?”

  陈登被陈珪一通训斥,连忙低头认错:“父亲教诲的是,是孩儿莽撞了。”

  陈珪端起旁边的温好的酒水,润了润喉,淡淡问道:“可是陶恭祖,又要摊派钱粮了?”

  对于陶谦的印象,陈珪脑海中依旧只是个粗鄙武夫。

  靠着军功发迹,这才当了这徐州刺史,但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寒门武夫。

  若是陶谦能礼遇贤士,陈珪还能对陶谦有个好印象。

  但偏偏陶谦贪利赖宠,又宠信小人。

  尤其是下邳相笮融,在下邳郡广兴佛寺庙宇,要下邳郡人日夜诵读佛经,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、尼姑纷纷迁入下邳郡,前后高达五千多户。

  又花巨资举办“浴佛会”,奢侈至极。

  陈珪很不满!

  有钱粮不用于劝课农桑,却用于虚妄的佛经。

  诵读佛经就能解决温饱吗?

  笮融又在下邳大肆敛财,一面让下邳郡人诵读佛经来反省罪恶,一面又收刮下邳郡人的钱财来中饱私囊。

  陈珪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!

  陈登摇了摇头:“是青州刘使君,要跟陶使君在琅琊国阳都城商讨在东海国安置十万饥民的事。”

  “咦?”陈珪有些讶异的抬头:“陶谦会安置饥民?还是十万?他不怕将自己给撑死?”

  养兵的钱粮都要找世家豪族摊派的陶谦,如今要主动安置十万饥民,这说出去谁信?

  陈登点头:“具体的还不清楚,只知道这是陶使君跟糜子仲一起在商议谋划的。”

  陈珪不由蹙眉:“东海糜子仲,虽然出身垦殖之家,但其德行才学远胜于普通的世家子。此人又精于商事,如此热衷的促成饥民的安置,必然还有其他原因。”

  陈登恭敬的跪坐在陈珪面前,询问道:“父亲,孩儿需要去阳都城吗?”

  陈珪斟酌片刻:“去一趟也好!倘若刘刺史真如传闻中一样,陈氏也愿意跟刘刺史结好。”

  相对于糜竺这样的豪族,世代公卿出身的陈珪,更倾向于官场上的结交。

  这刘备若真有德行,那陈珪也不介意去给刘备送一个人情。

  人情往来,送了人情,他日刘备就会偿还这个人情。

  对于这方面的道理,陈珪深谙于心。

  陈登恍然:“孩儿明白了!”

  看向陈登离去的背影,陈珪不由暗暗一叹。

  “元龙虽然聪慧,能治民能治军,但为人豪放、过于真诚,这若是放在朝堂上,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”

  “唉!”

  陈珪心中有些烦忧。

  不能深谙官场之道,即便治民治军的本事再强,也挡不住小人的暗箭啊。

  因为知晓陈登的脾性,所以陶谦征辟陈登的时候,陈珪只让陈登领了个典农校尉一职。

  目的很单纯,让陈登在陶谦麾下督促种田,避免陈登陷入官场权斗的漩涡之中。

  “刘备,刘玄德。”陈珪提笔,在书简上写下了刘备的姓名表字,陷入了沉思。

  广陵郡。

  两个青年儒生,对弈而坐。

  左边一人,姓张名纮,字子纲。

  曾游学洛阳,跟博士韩宗学习《易京》,跟博士欧阳学习《尚书》,又跟濮阳闿学习《韩诗》《礼记》《左氏春秋》。

  回到广陵郡后,被举荐为茂才,连大将军何进、太尉朱儁、司空荀爽都想征辟张纮,但张纮都拒绝了应召,一直都在广陵郡读书养性,结交士友。

  右边一人,姓张名昭,字子布,彭城国人。

  少年好学,随名仕白侯子安学习《左氏春秋》,跟琅琊人赵昱、东海人王朗相交莫逆。

  及冠后张昭被举为孝廉,但张昭推辞没有接受,反而跟王朗讨论君王避讳之事。

  陶谦慕张昭名声,又举张昭为茂才,但被张昭拒绝了。

  张昭也因此被觉得丢了面子的陶谦监禁,经好友赵昱援救后才被释放。

  但即便如此,张昭也没因此公然表达出对陶谦的怨恨,德行更让徐州士子钦佩。

  棋子轻落,棋局令人迷茫。

  良久,张昭将棋子捏在手中,看着令人迷茫的棋局,不由感慨:

  “天下纷乱,前途不明。各州郡的刺史、太守,为了追逐虚名重利,徒让士民百姓受难,也不知这世间,还有何处能让我等士子安生。”

  士子求学,都希望能学以致用,能修身、能齐家、能治国,也能平天下。

  但这世间,并非每个士子都能实现这心中的抱负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p90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p90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